利用光幕来实现机器安全

随着自动化在各种商业和工业应用中的日益普及,保障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实现此目的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光幕。
01

松下(Panasonic)SF4B系列提供了若干种使用光幕的方法。在本例中,用户将3个光幕串联起来,在机器人周围形成了屏障。
02

注意,你需要确保特定的光幕可以串联连接。本例中的SF4B系列最多支持3个单元串联。

下图中,我们在机器前放置了一块光幕,以防有人将手伸进机器中。`
03

以上列举了若干种利用光幕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规格。

保护

保护一般分为3类。手指、手和手臂/脚。这些类别是根据光幕要检测的物体尺寸和光束间距设置的。我们来看看松下(Panasonic)的示例系列,该系列分为以下三类:

  • 手指:14mm直径物体及10mm光束间距
  • 手:25mm直径物体及20mm光束间距
  • 手臂/脚:45mm直径物体及40mm光束间距

注意:务必始终根据规格书中的间距来验证所需间距。例如,欧姆龙(Omron)F3SG-R系列规格书中指出的手部传感器的光束间距为20mm,但宣称检测能力为30mm物体直径。

光束间距

是指光束之间的距离。

注意:这不是光幕将检测的对象尺寸。参见检测能力。

检测能力

也称为对象解析。是指光幕能够探测的物体的最小尺寸。

工作范围

是指发射器和接收器能够形成有效光幕的彼此之间的距离范围或最大距离。规格书中通常会提供一个范围,因为还有最小有效范围。

防护高度

是指保护区的高度。通常是光束间隙乘以光束数量。一般只略短于发射器/接收器单元,且不可调。

光束数量

是指光幕中的光束数量。防护高度和光束间隙将决定某一光幕中的光束数量。